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是医院医疗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和医患安全。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是医院医疗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和医患安全。
因此,为了最大化地预防医患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医患安全和健康。自我国出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发热门诊作为诊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集中场所,医感染防控是管理的最关键环节。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医院感染,是发热门诊面对的严峻问题。发热门诊利用SWOT分析法制定查检表,质控小组通过汇总院感质量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管理方法,以管理-防控-监测为主线,从器防、人防、技防三方面执行院感标准。通过流程细化、细节管控,构建出适合发热门诊的院感防控体系。
为有效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科室组织建立架构合理的院感防控团队:由发热门诊科主任、感控医生、感控护士及防护监督护士组成。感控团队结合医院疫情防控办公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疫情形势的研判,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也许会出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查漏补缺,制定出发热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细则。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院感管理,在防护用品穿戴区、脱摘区、诊区安装可视对讲系统,感控团队对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院感措施落实情况给予监督和指导。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感染防控与个人防护》要求,及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更新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发热门诊留观室终末消毒制度。完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转院交接流程;新增呼吸道职业暴露、黏膜暴露等应急处置流程;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定医疗废物转运、处理流程等。
对医务人员加强岗前院感培训是实施院感防控的重要措施。对医师、护士、保洁员根据岗位不相同采取专业倾向性培训,开展分层次、多形式的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且均为具有疫情防控经验的骨干人员。值班采取轮岗制,每两月一轮换,针对每批次轮岗医务人员进行主任负责制8人一组的专项培训。采取岗前PPT讲解、现场演示规范使用防护用品、视频录制标准执行实施方法、实地讲解工作流程等方式,加强培训效果。一直更新院感知识,及时组织全员一同学习并考核,以标准规范全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方式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通过全院全员穿脱防护服技能比赛的方式,夯实防护技能。针对保洁人员,根据其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强化此类人员对院感实施标准的掌握,达到了发热门诊院感防控无短板,全员执行标准预防的目标。
本院发热门诊为独立区域的独立建筑,预检分诊区出入口设硬隔离设施,标识醒目,强化就诊患者筛查,避免非发热患者误入发热门诊诊区造成交叉感染。
发热门诊作为传染病防控期间实施患者筛查和救治工作的特殊窗口,同时也是疫情期间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筛查的一线预警关隘。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本院作为市级综合医疗单位,发热门诊的就诊量猛增,预检分诊工作对于疫情的追溯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格落实“一查一问一看一测”筛查制度,张贴“四码标识”(查核酸结果、查行程轨迹、查密切接触、查疫情等级),严格筛查发热患者;设立疫情风险区域公示栏,及时高效掌握中高风险地区变更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使用预检分诊系统,对就诊患者进行信息采集、网络登记,优化预检分诊登记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使患者信息可追踪、可查询,实现就诊患者登记详实无疏漏,有效实现发热患者的闭环管理。
为有效合理安置患者,发热门诊依文件,按规范制定患者安置措施。对护士加强岗前培训,提升感染风险评估能力,准确快速区分患者类别,如疑似感染者、易感者、不一样感染者。严格按照《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分区分类采取安置措施,降低不同风险人员因暴露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
疫情期间为有效管理就诊患者,分诊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做好手卫生、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有序候诊。通过宣传栏、音频播放等形式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强化个人疫情责任,规范就医行为,从而保障医护及患者安全。
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基本的理念。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要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建立行为屏障。其核心就是在诊疗过程中,要将每一个就诊患者都要视为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人员来进行隔离管理。由于发热患者的飞沫具有感染性,一定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和隔离。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选择正确的隔离方式,同时遵循《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严格执行二级防护,科学、规范使用防护用品。例如怀疑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时,要对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医务人员按照呼吸道保护来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有血液或液体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手套、穿戴防渗透性防护服等。
在标准预防的执行过程中,手卫生是国际公认的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但是手卫生的依从性在不同医疗机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医院规模越大、就诊患者越多、医务人员越忙,手卫生的依从性越差。我们通过在发热门诊出入口、诊室、公共区域、高频次接触地点配置感应手卫生设施,张贴手卫生宣传画,对重点人员、重点工作环节进行手卫生监管等措施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本院发热门诊手卫生依从性从78%提高至84%,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热门诊诊疗区内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不耐腐蚀的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消毒频次为每日两次。接诊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诊疗区,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剂浓度增加至1000mg/L,同时增加消毒频次。
疫情初期发热门诊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超低容量喷雾法;疫情常态化阶段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械排风系统,每3月更换中效消毒滤网,确保消毒效果。经持续改进,目前本院发热门诊增设新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实现空气隔离的保护措施。
发热门诊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鹅颈结式分层封扎、称重;使用医疗废物智能化追溯管理平台,对医疗废物实行扫码登记,实现溯源管理。
根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相同级别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在疫情不同时期,动态调整监测项目和频次。疫情常态化阶段发热门诊的医疗环境,每14天进行1次环境核酸检验测试。每月进行1次细菌监测,增加物表监测点、加强手卫生监测。监测工作的落实既督促了医护人员有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更创造了安全的医疗环境。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工作人员每日开展症状监测及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作出调整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频次,由每周一次逐步调整为现阶段每两天一次。确保医务人员安全,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标准是规范诊疗行为、保护执业安全的根本。我们将标准预防切实落实到医疗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将标准和规范变成工作习惯,使工作更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