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数据格外引人注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九年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宝座。这份闪耀的成绩单,彰显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遥遥领先”。而润滑油液作为汽车工业配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版块,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依旧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辆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到交付究竟要经历什么?背后又有哪些润滑力量的支持?让我们大家一起踏上溯源之旅。
新能源汽车时代,由于动力源和驱动发生颠覆性改变,由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成为全新的三大件。根据业内权威机构表示,三电系统的成本占据整辆纯电动车总成本的70%以上。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动力电池,而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需要多种矿石原材料,如锂、钴、镍、锰等。除了电池,车辆其他零部件包括车身车架所用到的钢铁、铝等,其原料也一定要通过矿石开采得到。
有了基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之后,接下来便是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工艺流程,至此,一辆新能源汽车脱胎成型。
从上游关键矿物的提取和精炼、到中游零部件的冶金加工,再到最后的整车生产组装,毫无疑问,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每个环节不能离开机械设备的应用,也离不开润滑的助力。
润滑是关乎设备正常运行效率、维护成本乃至行业生产的“命脉”,良好的润滑管理就如同对血液的精心呵护,是保持行业高效生产、节能减排的关键。拥有航天基因,多年来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润滑产品与服务的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便是润滑管理领域的佼佼者。
据悉,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服务内容,从精简润滑、用油诊断、油液监测、到润滑系统清洗、企业润滑管理培训、废油回收服务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无论是大型的钢铁、石油化学工业设备还是精密的机床设备,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都能够为用户所带来量身定制的润滑管理方案,维护设备平稳长周期运行,帮企业实现价值效益最大化。
此外,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全球拥有近千名名一流的技术服务工程师、50名专业客服,能随时响应客户需求。
一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完成并经过质量经验合格后,便进入交付阶段,从工厂发运至全国交付中心。长途重载运送过程中存在路况复杂、多拉快跑、运输周期长、保养成本较大等润滑难点,同时国六标准下对柴油机油品质有了更严苛的要求。
为了满足市场对商用车低碳环保润滑油的需求,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研发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润滑油产品,覆盖发动机油、传动系统油、轮毂轴承润滑脂、合成制动液与冷却液等。这一些产品不仅具备优异的润滑性能,而且在降低机器能耗和碳排放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值得一提的,海外市场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交付目的地。据统计,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超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7%。伴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出海火热,大型船已成为汽车运输船新订单的主流。在远洋运输领域,我们同样能看到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身影。
在世界润滑市场,船用润滑油被公认为“技术门槛”非常高的产品门类之一。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作为为数不多能够为航运行业提供配套润滑的品牌,拥有类目齐全的船用油产品线,产品技术实现国际/国内认证基本全覆盖,并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南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设有船用油供应网点,可满足现市场上所有船舶发动机的用油需求。
在用车阶段,影响车主驾驶体验的关键依旧在于三电系统,提升此类部件的性能表现也是整个产业链发力的所在。作为必不可少的配套产品,润滑油脂液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开发迎来全新挑战。而我国首个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全面润滑、冷却解决方案的品牌,正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
依托深厚的科研实力,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围绕三电系统全新的应用工况,进行适应电动汽车润滑冷却新的技术革新,创新性地开发了ERO系列电动汽车减速箱油、电池恒温液、混动发动机油、制动液和润滑脂等覆盖油、脂、液的全品类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新能源汽车个性化、高效化地润滑冷却应用新需求,为车辆电驱系统、电池系统、混动发动机、制动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提供长效稳定保护,为车主消费的人带来更顺畅、更美好的驾驶感受。
在“双碳”共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选择。而高效全周期的润滑服务、润滑油品质和标准升级是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一辆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到交付的全流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全面润滑守护的力量。我们也相信,作为中国润滑业领军品牌,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将继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贡献绿色科技价值,以高品质的润滑产品和完善的润滑管理服务,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变革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